报告人:柳峰
所在单位:材料工程学院
出访国家或地区:匈牙利、英国
出访时间:6月11日-6月18日
一、交流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的教育要深入推动对外开放,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职教出海 2.0”工作部署,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推动化工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应英国皇家化学会、匈牙利博苏化学(BorsodChem)的邀请,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组织相关院校及企业,于2025年6月11日-6月18日赴英国参加“中英职业教育学徒
制发展会议”,并赴匈牙利参加“职业教育国际化职业能力对话活动”。“中英职业教育学徒制发展会议”和“职业教育国际化职业能力对话活动”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共同举办,是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出海 2.0”,推动化工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学徒制是英国职业教育的“名片”,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出访期间,团组将听取来自英国政府教育技能标准办公室(Ofsted), 英国学徒制与技术教育局(IfATE)、英国商业贸易部教育技能司(UK DBT)、英国科学培训与学徒项目服务机构(CSR Group)、世界银行职业教育项目组等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专家和代表的主旨报告,旨在学习借鉴英国在职业教育、学位学徒制、数字化教育等领域的经验,进行中英教育实践的比较探索,拓展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视野和合作空间。
出访期间,团组还拜访了英国的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基尔大学等学徒制特色院校,就学徒制的经验和发展、国际合作等情况进行调研和交流。调研匈牙利化工企业博苏化学(BorsodChem)等。本团组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领导带队,协会会员单位有关负责人组团参与交流和洽谈。
二、交流内容
1.参访匈牙利化工企业 BorsodChem
6月11日国内到达匈牙利布达佩斯,6月12日前往化工企业 BorsodChem参访学习。BorsodChem是中东欧化工行业的标杆企业,通过万华化学的资本与技术赋能,成功转型为全球聚氨酯产业链的关键支点。其在安全生产与环保领域的持续投入,也为重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本。
交流主要围绕人才定制化培养、本土化员工技能提升、生产工艺适应性优化等主题展开。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国内化工类院校,依托成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经验,针对BorsodChem东欧生产基地需求,开设“聚氨酯工艺技术”“欧盟化工安全规范(ISO 45001)”等定向班,课程嵌入匈牙利职业资格标准(NQF),实现“中国培养、欧盟认证、企业录用”闭环,输送掌握中匈双语的技术员;同时共建海外员工培训中心,为BorsodChem当地雇员提供中文及智能制造技能培训(如DCS控制系统操作),助力企业降低跨国人力资源成本。在技术支持领域,院校协同组建团队,协助企业开展工艺本土化改进。此次参访初步形成“企业出题、院校解题、全球应用”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力争打造中国职教标准服务中资企业全球产业链职教国际化新范式。
2.2025中英学徒制会议
6月13日到达英国,6月13-14日参加 2025 中英职业教育学徒制发展会议,听取英国政府教育技能标准办公室(Ofsted), 英国学徒制与技术教育局(IfATE)和英国科学培训与学徒项目服务机构(CSR Group)等专家和代表的主旨报告,并交流与研讨。
英国政府教育技能标准办公室(Ofsted)专家,阐述了英国职教监管三大革新:质量评估体系升级为"金标准四维框架",考核教学深度(要求80%技术模块由企业参与设计)、学员发展(追踪学徒获证3年内岗位晋升率,2024年达62%)、社会公平(A级机构需接纳25%+弱势群体)及绿色技能(新增ISO 14065碳中和必修单元);数字化监管通过"学徒制数据灯塔系统"实时监测辍学率、雇主满意度等指标,自动预警实训资源不足(生均设备值<£5,000)或评估偏差>15%的机构;企业参与机制推行"星级雇主认证",五星标准需提供全薪岗位、周8小时带薪学习及EPA考前脱产培训,2024年认证企业学徒留用率达91%(超行业均值23%)。合作建议包括:试点四维框架评估中企海外项目、共建数据平台比照中英学徒薪资溢价(英持证者年薪高£7,200)、推广"企业-院校责任共担"模式(参照捷豹路虎案例:企业承担85%培训成本)。专家强调:"质量评估的核心是将每英镑培训投入转化为生产力,需院校精准教学、企业深度参与穿透式监管协同。"
在2025中英职教会议上,英国学徒制与技术教育局(IfATE)战略总监系统阐释了三大战略方向:技能标准革新发布《2025-2030优先技能清单》,聚焦氢能储运(拟新增8项职业标准)、AI工厂运维及碳捕集技术,要求每项标准由15家以上头部企业联合制定,确保与产业技术迭代同步;经费改革机制深化"学徒税"应用,企业缴税额可100%抵扣培训支出,中小企业通过"战略行业补贴计划"最高获95%政府成本分摊;质量保障体系强化"终点评估(EPA)"第三方监管,采用数字化档案(区块链存证实操记录)及跨企业评估团(雇主占比≥60%)防止徇私,2024年全国证书撤销率降至0.7%。提出三条合作路径:开放IfATE全量职业标准库供中方开发能力等价映射工具,重点对接新能源汽车维修与生物医药领域;共建"中英模块化学徒制",允许中国学员累计英方学分兑换CSR Group认证;联合设立先进制造评估中心,实现证书双向互认。
在2025中英职教会议上,CSR Group专家以“产教协同的科学学徒制实践” 为主题,解析三大核心模式:企业主导培训体系采用“三方责任共担”机制(企业承担85%成本+院校设计课程+CSR组织评估),配备企业认证导师(1:5师生比)及动态技能档案;技术赋能实训革命部署VR/AR模拟平台(如化工DCS操作仿真器),实时采集操作数据生成个人能力热力图,2024年使实操失误率下降37%;精准就业衔接构建雇主联盟数据库,按岗位缺口定制培养计划,并通过三级进阶认证(基础技能→技术专员→项目工程师)提升留用率。提出合作方案:共建中英STEM学徒加速器,移植英国生物制药模块化课程(可认证中方“1+X”证书);为中国海外企业(如匈牙利万华化学)提供本土化培训包,适配欧盟安全标准(REACH/CLP);开放CSR数字评估平台,支持中国职业院校接入区块链实操记录存证,推动中英学分互认。
英国商业贸易部教育技能司(DBT)教育主管在2025中英职教会议上提出 “职教服务贸易双轨战略” :标准出口方面,推出 “全球教育品牌计划(GEB)” ,对海外采用英国学徒标准(IfATE框架)的国家提供认证补贴,拟首批开放化学工程等8个领域,配套输出EPA评估体系;人才流动方面,升级 “技术移民-学徒衔接通道” ,允许完成英标培训的国际学员申请 “创新者签证” 。
世界银行全球教育实践局专家在2025中英职教会议上,解析世行职教项目三大转型战略:融资模式革新推行“结果导向型贷款”,将30%资金与就业率(≥85%)、收入增幅(培训后1年内≥20%)等指标绑定,2024年非洲能源项目因此提升女性留用率至79%;技能错配治理构建“动态课程雷达系统”,实时抓取52国劳动力市场数据,驱动院校6周内更新课程;企业深度绑定要求PPP项目必须由行业龙头控股51%,企业主导实训设备投入与导师派遣,降低政府培训成本40%。提出合作双路径:支持中国职教标准“走出去”,世行提供“一带一路技能信用证”,资助中企海外基地本土化培训;共建南南技能交易所,建议中国职业院校加入全球资源池,共享VR实训模块与EPA评估工具。
3.参访曼彻斯特城市大学
6月15日参访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就职教本科学徒教育和人才培养进行交流。考察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实验室学位学徒制项目。
经验介绍:“学术-研发-职业”三螺旋培养架构,学徒同步获得应用科学学士学位(企业参与40%课程设计)、企业研发实践资格(阿斯利康/联合利华等每周4天在岗攻关,近3年学员署名专利17项)及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注册科学家认证(毕业生起薪£35,000超普通本科23%),2024年学徒留用率92%、专利转化率38%。
“曼彻斯特模式的核心在于 将实验室变成课堂、让研发项目成为教材。带来的启示是复制学术-研发-职业’三螺旋体系:一方面借鉴英国学位学徒质量框架(如RSC认证),另一方面输出中国职教本科实践资源打造服务中资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高端技术人才培养闭环。
4.参访基尔大学
6月16日参访基尔大学,就职教研究生学徒教育和人才培养交流。
重点调研其专业硕士学徒制(Degree Apprenticeship)项目。基尔大学推行 “战略研发管理”培养模式,学徒同步攻读工程管理硕士(MSc)与企业高管资格(如英国工程理事会特许工程师CEng),课程由劳斯莱斯、BP能源等企业主导设计(企业课题占比60%),学员每周3天主导企业战略级项目,毕业获三重认证(学术学位+CEng+企业高管证书),2024届学员晋升总监级岗位达40%;培养机制上实行 “三导师共育”(学术导师/企业高管导师/行业协会督导),采用动态能力档案追踪48项领导力指标(如技术风险评估、跨文化团队协调),2024届学员毕业5年内晋升总监级达45%,平均年薪£82,000超行业基准38%。
5.国际合作项目签约
6月17日在英国皇家化学会,开展中英国际化职业能力评价基地合作项目交流,成立中英国际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研制专家。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联合国内高院校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正式启动中英国际化职业能力评价基地建设,并联合成立标准研制专家委员会,旨在构建贯通中西化工领域的职业能力认证体系,同步开发 “一带一路”联合认证项目,助力中国职教标准国际化输出。
四、培训收获与反思
1.核心收获
①英国现代学徒制体系的系统性启示
政策协同机制。Ofsted四维评估框架(教学深度/学员发展/社会公平/绿色技能)将教育质量与产业效能直接绑定,其“数据灯塔系统”实时追踪学徒岗位留存率 与薪资溢价,为我国职教质量监控提供技术范本。IfATE动态技能清单由15家以上头部企业联合制定(如氢能储运、碳捕集技术),确保标准与产业变革同步,启示我国需建立 “行业-院校-政府”三方标准迭代机制。经费杠杆作用:英国“学徒税”允许企业100%抵扣培训支出,中小企业获95%政府补贴,显著激发企业参与动力。
产教融合深度实践。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三螺旋”模式:学术学位(企业参与40%课程)、研发实践(学员年均贡献1.2项专利)、职业认证(RSC注册科学家资质)三位一体,92%留用率证明 “将实验室变为课堂” 的有效性。
基尔大学战略型工程师培养:三重认证(工程管理硕士+CEng资质+企业高管证书)与60%企业战略课题(单项目创造£280万效益),为职教本科升级硕士层次提供路径参考。
CSR Group三方共担机制(企业85%成本投入+院校课程设计+第三方评估)解决“校热企冷”痛点,其VR实训平台降低实操失误率37%。
②中资企业全球化人才服务的突破路径
标准输出新范式。与RSC共建 中英职业能力评价基地,开发 绿色化工技术员认证标准(整合欧盟REACH/中国双碳目标),实现200项能力指标的国际映射,为万华化学海外基地本土化培训提供体系支撑。推动 “一带一路联合认证” :匈牙利员工通过培训可获中英双证,缩短跨国人才适配周期60%。
人才培养闭环构建。定向培养机制:针对BorsodChem需求开设“聚氨酯工艺技术”定向班,嵌入匈牙利NQF标准,实现“中国培养-欧盟认证-企业录用”闭环。双导师制实践:万华技术骨干联合英国教授指导研发课题(如TDI纯度检测算法开发),促进技术反哺生产。
③国际资源整合的战略机遇
世行“结果导向贷款” :将30%资金与就业率(≥85%)、收入增幅(≥20%)绑定,可支持中企海外基地培训项目申请 2%利率优惠的“一带一路技能信用证”。
英国DBT教育贸易政策:采用IfATE标准可获£15,000/项认证补贴,“创新者签证”为学徒开辟留英通道,助力中国职教标准国际化。
2.深度反思
①我国职教国际化现存差距
标准话语权薄弱。英国IfATE拥有600+项雇主主导职业标准,我国化工领域国际认证体系尚未成型,RSC合作是抢占标准制定权的关键突破口。
企业参与度不足。英国五星级雇主提供 全薪岗位+周8小时带薪学习,国内企业实训补贴政策缺位,导致产教融合浮于表面。
数字化能力滞后。CSR的区块链实操存证、VR热力图评估等技术应用,凸显我国实训数据采集与认证体系的效能落差。
②匈牙利项目的本土化挑战
安全合规风险:BorsodChem需严格执行欧盟CLP危化品规范,国内安全课程与REACH法规存在差异项。
文化融入障碍:东欧员工中文培训成本超预算40%,需开发 “技术图示化教材” 降低语言依赖。
3.下一步计划
本次交流印证了 “标准先行、企业主导、数据赋能” 是现代职教国际化的核心逻辑。我国需加速从“资源输入”向“规则输出”转型:一方面通过RSC合作抢占化工领域认证话语权,另一方面以万华等行业龙头企业全球产业链为枢纽,将英国学徒制的系统经验转化为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职教方案。当务之急是建立跨国的能力等价映射机制,让中国培养的技术人才获得世界公认的“职业护照”。